劉宏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曾任科技部863項目評審專家和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長期從事光電功能材料和生化傳感器材料的研究,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863重點項目、自然基金重大項目、面上項目等十余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生物微納材料、微納生化傳感器和光電功能材料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進展。近年來,在包括Adv. Mater.。 Nano Letters, ACSNano,J. Am. Chem. Soc, 等學術期刊上發表SCI文章200余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10的近30篇,個人文章SCI總他引次數超過9000次,H因子為45。19篇文章被Web of Science 的ESI選為“過去十 年高被引用論文”,文章入選2013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應邀在Chem.Soc. Rev. 和Adv. Mater. 、Adv.Funct. Mater. 上發表相關綜述性學術論文,并被列為英國皇家學會“Top1 %高被引用中國作者”。授權專利30余項,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張宇
山東大學副研究員,
耶魯大學-山東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曾任耶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研究員。具有10余年微納加工、光電材料、器件、光電系統、生化傳感研究和產品開發經驗。
主持和參與美國能源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NSF)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以及半導體材料和生化傳感芯片和設備產品開發的多項科研和產業化項目。
申報美國和國際專利10余項,申請國內專利30余項,獲得授權10余項。在世界知名雜志上發表論文數篇30余篇,總引用300余次,學術成果在國際會議上口頭報告或張貼報告20余次發表的科研技術成果多次被行業媒體期刊sem i conductor today,nanotechweb等報道。
韓琳
山東大學教授,
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
耶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副研究員,
具有堅實的微電子-生物醫學工程交叉學科研究基礎和豐富的微納生化傳感芯片研發經驗。在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留學工作10余年,把微納加工、納米材料、電子材料器件有機結合,應用到生物醫學研究中,解決生物醫學中的多項關鍵技術,包括高通量單細胞分析、高靈敏生物分子傳感檢測、疾病標記物高通量檢測等的關鍵技術。作為負責人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項目課題、山東大學青年交叉創新群體項目、山東大學齊魯青年人才項目。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申請美國專利9項,其中授權4項,申請中國專利30項,其中授權6項
周偉家
周偉家,男,1982年生,濟南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電催化和微納器件研究,在電催化劑催化位點調控和全解水系統優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Energy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76篇其中IF大于15的21篇,被他引7126次,H因子39,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1篇,ESI高被引用論文12篇,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交叉學科) ;主持“國家優秀青年基金”(2020)“泰山學者青年專家計劃”(2019) 和“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2017)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1項。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2019年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等獎(第三位)。